醫院,苦難的場所,白蒼茫的建築,未進就給人很冷的感覺。但真正接觸時會發現裡面反而是最充滿生氣的地方,所蘊含的溫暖能量更是令人難以想像。在這次的醫院兒童病房之行,讓我體會很多,也學會去體察更多人的心情與處境。
出發前一群學弟妹齊聚二樓讀繪本,對我而言即將去的兒童病房是陌生的,我也是第一次去,所以全程幾乎都在觀察中。緊接著美嘉開始集合學弟妹前往醫院,很有架勢,這是我對美嘉帶隊的第一眼印象。在整隊嚴肅與兇狠間拿捏是很恰當的,唯一的缺憾就是搞不清楚狀況,不太曉得要如何前往兒童病房,還有路上遇到師姑詢問要去哪,是可以大致回答一下,或者後面的伙伴也可以補位跟師姑解釋,讓大隊持續行進沒關系,但總是要兼顧師姑伯的關心會比較好,在這點我有幫忙補位回答,下次可以多注意,這也是經驗之一,通常帶隊的人除非很熟練,否則要反應也不是這麼容易,可以體諒。再來就是到醫院大廳要向佛陀問病圖行問訊禮時,隊伍要學著剛好整在正中央,不然我還以為這隊伍是要集體帶去掛號台勒!而下達問訊的口令要快速且正確,並且帶隊者要學習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像我們問訊時,後面就已經有一大群志工師姑師伯要等著換他們集合問訊,這時就要請同學們動作加快,盡快把空間讓給後面要使用的人,當然更成熟的作法是,帶領大家跟師姑師伯小聲問晚安(醫院不能太大聲),當然師姑師伯可能會問要去哪,那就回答一下,話題不要扯太久,帶過即可。這樣就可以兩面都兼顧到。
走樓梯,帶隊者又犯了一個錯誤,忘記叫大家要自動成一路,樓梯是共用空間,原本的設計就是同時可以上下,兩路上樓梯,那其他人就都不用走囉,這並不對,以後帶隊要記得一路上樓梯,尤其在醫院這種公開場合,如果是在學校,我們是帶小朋友走,學校樓梯又大,那就兩路無所謂,總之要幾路必須要評估,不是一成不變,帶隊者就是要靈活應變,多體貼他人,做到雙贏。
抵達兒童病房後,帶隊者先要大家放行李與拿風車,此時就是考驗帶隊者概念的時候,可以看到學妹們都擠在一起,還好總共沒幾個人,否則就大亂囉,其實帶隊者可以評估總共要做幾件事,像這次要發風車和放行李,那其實可以把發風車的地方略為拉遠行李區,或者乾脆就在病房外面發就好,這樣不會一群人擠在行李區,而也發現行李區放不下,學妹楞在現場,我乾脆就率先把背包放桌子下,學妹馬上就跟進了,其實像這些狀況,應該都是帶隊者要看到並提醒的部分,要考慮到學妹們第一次來都會比較惶恐,不知道要做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很習慣的動作,但對他們卻是新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要引領他們去熟悉才是。都拿完後,就是到外面集合發口罩、編組關懷病房,這時整個隊伍集合在樓梯和電梯出口前方,當場就看到有一群人從樓梯要出五樓,但是看到我們這麼多人在集合,他們就在那邊等待,我趕緊把幾個靠近樓梯口的人支開,讓出空間給別人走。其實集合地點很重要,帶隊者一定要先選好場地,千萬不要選在交通要道,這樣阻塞到別人,脾氣好的會等,脾氣不好的搞不好就破口大罵了,或者是有些人就在心裡滴咕不爽在心,姑且不管別人如何想或做,其實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只需要我們多一點用心就可以了。當然我也了解社團內現在會當總召,會帶隊的是不多,不過沒關系,犯錯是正常,重點是不二過,慢慢改進就好。
口罩的發給過程中,可以改進的部分是,應該教學妹怎麼戴口罩,不是把東西發給他們就好了,不要以為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戴口罩,只要有第一次來的學員,就要重複教導一次,我就有看到有學妹戴口罩不遮鼻子的,只遮住嘴巴,這樣戴口罩有啥意義,我就搞不太懂,而解說的幹部也沒有確認大家有沒有戴好口罩。我想這不是經驗問題,而是習慣問題,從育幼院、醫院和許多期中活動中,發現幹部群都是知道要做這件事,那就是做,很少真正去確認有沒有做到位,做的紮不紮實,這樣的工作態度就顯的很草率,也很可惜,因為忙半天、很辛苦,但成果卻不彰,其實往往原因只出在每個細節都沒有好好做好。這點希望可以進一步改進。
分組關懷病房後,就分頭行動去了,我也跟著晃過去,這部分我覺得大二、大三帶的都很好,沒有太大的問題,每個人都超會聊,尤其對上小小朋友,超會逗小朋友玩,這個我自嘆不如。那其實可以給建議的部分有兩方面,第一是要學習多帶動學妹做,或許對大家而言,去敲門、跟家長打招呼,和小朋友互動,都是很習慣的事情,可是對於新來的學妹而言,這些都是很不容易跨出的一步,去敲陌生人的門,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有一組,敲門進去後,可能因為某些因素,家長就一直拒絕接受風車,在這點上,對於很多在旁邊看的學妹而言,原本就已經有點害怕了,又遇到這樣的情景,只會更害怕,或許現在有學姐帶著沒感覺,可是換做他要自己去敲門時,這個被拒絕的畫面就可能會出現在腦海,所以只要發生這樣被拒絕的狀況,出來一定要馬上跟學妹解釋,做心理建設才是,跟他說明家長的心情,以及當這時候可以怎麼換個說法並邀約,這樣學妹會比較容易心安。而因每個幹部敲門後開頭問候的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學妹的心情,像有些幹部很會講台語的,那用台語跟家長溝通當然OK,可是如果遇到不會聽也不會講台語的學妹呢?不要懷疑,我遇過很多這種人,所以可以花點時間跟學妹解釋,進去之後,要說的內容有哪些?至於用哪種語言都沒關系,只要可以跟對方互動就好了。這些也是要列入考量的部分喔!
第二個層面是我看到有一個打電動的女孩子,這位剛開始都是採拒絕態度,不太理睬大家,而我們的人勒也很直接都找小小朋友互動去了,就沒去找這位女孩,就形成一個畫面,其他床位都很多伙伴在關懷,她這床就沒半個人,她還是專心打她的電動。於是我就過去看她打哪一種電動,原來是炸彈超人,當我說時,女孩說:「不是,你答錯了。」我說:「你都叫阿給喔!」女孩說:「恩!」於是就跟她有初步的討論。後來我出去看了其他組狀況,又回來時,我靠近女孩,女孩說:「我換遊戲了」,我說:「什麼遊戲,我看?」她拿給我看,原來是大老二,她打牌時,我說「你打這張很危險喔!先打順子啦!哪有先把兩隻老二打出去的.....」她是都不理我,很專心的打牌,最後她贏了,我跟她說:「看不出來你很會打勒!」她竟然給我擺出一個,你現在才知道的表情。後來因為快七點半了,我就先到遊戲間去了。說這個事件的用意是想說明,很多時候或許我們準備了很多繪本要去講,可是我們又怎能強求每個病童都喜歡聽繪本,當然是要先從他感興趣的下手,慢慢地就可以引導她一起,尤其在其他病床都有人關懷時,盡量不要漏掉唯一的一張,即使她都不理你,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呀!我想孩子不會不給面子到這種程度,只是接觸的方法有沒有捉對而已。到兒童病房,重點不是要他參與我們的小活動,而是提供一份關心與陪伴。我想這是在出發點上,很需要好好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去兒童病房關懷?那又要關懷什麼呢?
出發前一群學弟妹齊聚二樓讀繪本,對我而言即將去的兒童病房是陌生的,我也是第一次去,所以全程幾乎都在觀察中。緊接著美嘉開始集合學弟妹前往醫院,很有架勢,這是我對美嘉帶隊的第一眼印象。在整隊嚴肅與兇狠間拿捏是很恰當的,唯一的缺憾就是搞不清楚狀況,不太曉得要如何前往兒童病房,還有路上遇到師姑詢問要去哪,是可以大致回答一下,或者後面的伙伴也可以補位跟師姑解釋,讓大隊持續行進沒關系,但總是要兼顧師姑伯的關心會比較好,在這點我有幫忙補位回答,下次可以多注意,這也是經驗之一,通常帶隊的人除非很熟練,否則要反應也不是這麼容易,可以體諒。再來就是到醫院大廳要向佛陀問病圖行問訊禮時,隊伍要學著剛好整在正中央,不然我還以為這隊伍是要集體帶去掛號台勒!而下達問訊的口令要快速且正確,並且帶隊者要學習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像我們問訊時,後面就已經有一大群志工師姑師伯要等著換他們集合問訊,這時就要請同學們動作加快,盡快把空間讓給後面要使用的人,當然更成熟的作法是,帶領大家跟師姑師伯小聲問晚安(醫院不能太大聲),當然師姑師伯可能會問要去哪,那就回答一下,話題不要扯太久,帶過即可。這樣就可以兩面都兼顧到。
走樓梯,帶隊者又犯了一個錯誤,忘記叫大家要自動成一路,樓梯是共用空間,原本的設計就是同時可以上下,兩路上樓梯,那其他人就都不用走囉,這並不對,以後帶隊要記得一路上樓梯,尤其在醫院這種公開場合,如果是在學校,我們是帶小朋友走,學校樓梯又大,那就兩路無所謂,總之要幾路必須要評估,不是一成不變,帶隊者就是要靈活應變,多體貼他人,做到雙贏。
抵達兒童病房後,帶隊者先要大家放行李與拿風車,此時就是考驗帶隊者概念的時候,可以看到學妹們都擠在一起,還好總共沒幾個人,否則就大亂囉,其實帶隊者可以評估總共要做幾件事,像這次要發風車和放行李,那其實可以把發風車的地方略為拉遠行李區,或者乾脆就在病房外面發就好,這樣不會一群人擠在行李區,而也發現行李區放不下,學妹楞在現場,我乾脆就率先把背包放桌子下,學妹馬上就跟進了,其實像這些狀況,應該都是帶隊者要看到並提醒的部分,要考慮到學妹們第一次來都會比較惶恐,不知道要做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很習慣的動作,但對他們卻是新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要引領他們去熟悉才是。都拿完後,就是到外面集合發口罩、編組關懷病房,這時整個隊伍集合在樓梯和電梯出口前方,當場就看到有一群人從樓梯要出五樓,但是看到我們這麼多人在集合,他們就在那邊等待,我趕緊把幾個靠近樓梯口的人支開,讓出空間給別人走。其實集合地點很重要,帶隊者一定要先選好場地,千萬不要選在交通要道,這樣阻塞到別人,脾氣好的會等,脾氣不好的搞不好就破口大罵了,或者是有些人就在心裡滴咕不爽在心,姑且不管別人如何想或做,其實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只需要我們多一點用心就可以了。當然我也了解社團內現在會當總召,會帶隊的是不多,不過沒關系,犯錯是正常,重點是不二過,慢慢改進就好。
口罩的發給過程中,可以改進的部分是,應該教學妹怎麼戴口罩,不是把東西發給他們就好了,不要以為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戴口罩,只要有第一次來的學員,就要重複教導一次,我就有看到有學妹戴口罩不遮鼻子的,只遮住嘴巴,這樣戴口罩有啥意義,我就搞不太懂,而解說的幹部也沒有確認大家有沒有戴好口罩。我想這不是經驗問題,而是習慣問題,從育幼院、醫院和許多期中活動中,發現幹部群都是知道要做這件事,那就是做,很少真正去確認有沒有做到位,做的紮不紮實,這樣的工作態度就顯的很草率,也很可惜,因為忙半天、很辛苦,但成果卻不彰,其實往往原因只出在每個細節都沒有好好做好。這點希望可以進一步改進。
分組關懷病房後,就分頭行動去了,我也跟著晃過去,這部分我覺得大二、大三帶的都很好,沒有太大的問題,每個人都超會聊,尤其對上小小朋友,超會逗小朋友玩,這個我自嘆不如。那其實可以給建議的部分有兩方面,第一是要學習多帶動學妹做,或許對大家而言,去敲門、跟家長打招呼,和小朋友互動,都是很習慣的事情,可是對於新來的學妹而言,這些都是很不容易跨出的一步,去敲陌生人的門,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有一組,敲門進去後,可能因為某些因素,家長就一直拒絕接受風車,在這點上,對於很多在旁邊看的學妹而言,原本就已經有點害怕了,又遇到這樣的情景,只會更害怕,或許現在有學姐帶著沒感覺,可是換做他要自己去敲門時,這個被拒絕的畫面就可能會出現在腦海,所以只要發生這樣被拒絕的狀況,出來一定要馬上跟學妹解釋,做心理建設才是,跟他說明家長的心情,以及當這時候可以怎麼換個說法並邀約,這樣學妹會比較容易心安。而因每個幹部敲門後開頭問候的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學妹的心情,像有些幹部很會講台語的,那用台語跟家長溝通當然OK,可是如果遇到不會聽也不會講台語的學妹呢?不要懷疑,我遇過很多這種人,所以可以花點時間跟學妹解釋,進去之後,要說的內容有哪些?至於用哪種語言都沒關系,只要可以跟對方互動就好了。這些也是要列入考量的部分喔!
第二個層面是我看到有一個打電動的女孩子,這位剛開始都是採拒絕態度,不太理睬大家,而我們的人勒也很直接都找小小朋友互動去了,就沒去找這位女孩,就形成一個畫面,其他床位都很多伙伴在關懷,她這床就沒半個人,她還是專心打她的電動。於是我就過去看她打哪一種電動,原來是炸彈超人,當我說時,女孩說:「不是,你答錯了。」我說:「你都叫阿給喔!」女孩說:「恩!」於是就跟她有初步的討論。後來我出去看了其他組狀況,又回來時,我靠近女孩,女孩說:「我換遊戲了」,我說:「什麼遊戲,我看?」她拿給我看,原來是大老二,她打牌時,我說「你打這張很危險喔!先打順子啦!哪有先把兩隻老二打出去的.....」她是都不理我,很專心的打牌,最後她贏了,我跟她說:「看不出來你很會打勒!」她竟然給我擺出一個,你現在才知道的表情。後來因為快七點半了,我就先到遊戲間去了。說這個事件的用意是想說明,很多時候或許我們準備了很多繪本要去講,可是我們又怎能強求每個病童都喜歡聽繪本,當然是要先從他感興趣的下手,慢慢地就可以引導她一起,尤其在其他病床都有人關懷時,盡量不要漏掉唯一的一張,即使她都不理你,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呀!我想孩子不會不給面子到這種程度,只是接觸的方法有沒有捉對而已。到兒童病房,重點不是要他參與我們的小活動,而是提供一份關心與陪伴。我想這是在出發點上,很需要好好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去兒童病房關懷?那又要關懷什麼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