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的定義和種類眾說紛紜,有人說競爭力是一種選擇決策的結果,有人說是特質,有人說是速度決定競爭力,似乎沒有很明顯的定案。那我比較傾向一種說法,那就是競爭力分成兩大類,分別為專業上的競爭力和個性上的競爭力。專業上的競爭力就不用多說,舉凡自己讀的科系或者工作的領域,這些都是屬於專長的部分,想要繼續擁有這份工作或發揮所學,那專業上的競爭力是必須的。
而個性上的競爭力是比較常被忽略的。那到底什麼是個性上的競爭力呢?有個小故事可以說明。有位劍術高強的大師,有一天徒弟問師父,「照我現在這樣練習,多久可以趕上你的程度?」師父回答:「十年」。徒弟又問:「那如果我加倍努力,那我多久可以達到?」師父回答:「二十年」,徒弟不解。師父解答說:「如果你把全副心力都放在練習劍術上,那你是忙碌地在練習,心靈是封閉的,這是被劍術所操控。可是如果你在練習的過程,給自己的心靈有成長的機會,那你就可以駕馭劍術。」
以上這則故事,就是很典型的個性競爭力的重要,個性競爭力指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自己又稱之為生命的競爭力。競爭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每天的努力就是為了今日的我可以超越昨日的我。無論是在專業上,是在與人相處上,或者是其他構成所日所需的事物上,每個地方的突破就證明今天自己曾經活過,因為自己曾經在這個突破點留下足跡。這就是我所說的「生命的競爭力」。
因此,即使今天是在付出,在幫忙成就別人,那更需要這種生命的競爭力。付出為什麼常常伴隨著回饋,就是因為付出必須讓對方感受的到,並可以做出善意的回饋。所以如何付出也是一種學問,倘若只是沈溺在自己的世界裡,都做自己認為對別人好的事情,那是真付出嗎?每每付出或服務之前先思考自己的作法有沒有周全,執行時去覺察有沒有什麼忽略或者狀況發生,結束後反省缺點並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這就是競爭力的表現。人在面對許多不如意時,常常會慢慢麻木不仁、或者安於現狀、或者逃避現狀、尋求新的環境,這些行為都是間接抹煞競爭力的。
所以評斷一個人是否有競爭力,應該是評估這個人有沒有進步,有沒有再改變,再前進。而不是評估他賺了多少錢,有很多人賺了錢,反而失去家人,這樣是有競爭力嗎?我並不這麼認為。一個全面發展的;肯面對自己弱項的;願意對他人付出關心的;願意與人同樂、分享的;願意超越自己的,我覺得這些都是有競爭力的人。
我今天晚上去成大校園,發現慈濟在明天有個骨髓捐贈的捐血建立血庫活動,剛好看到一個師姑站在微弱的燈光下,雙手合十,非常誠心的在祈禱;緊接著就看到她到處發傳單,請學生們明天可以來捐10CC的血,這個時候我看看手錶,是晚上快八點了,她並不是為自己而做,也不是在賺錢,她是在發揮她的能力,想要為更多需要骨髓配對的人多增加點希望,像這個例子,是沒有競爭力嗎?NO,我覺得那時看這位師姑,她比在旁邊球場比賽的球員和啦啦隊,更有活力與競爭力。又像許多生命鬥士,有誰能說他們沒有競爭力呢?只要可以讓自己的生命燦爛,並照亮周遭的人,這才是最有用競爭力,你說是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