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生的醫學院裡,沒有很多社團的選擇,一群有熱情的大學生,希望可以像其他學校有慈幼社或服務性社團一樣可以參加,於是第一屆
在初生的醫學院裡,沒有很多社團的選擇,一群有熱情的大學生,希望可以像其他學校有慈幼社或服務性社團一樣可以參加,於是第一屆的快樂健康營成立了,因為期許帶給人們快樂、加強人們健康的理念,讓大學生獨特的活力可以深入到人心去影響,所以才取名為「快樂健康營」。早期創立時並不是社團,只是一個營隊而已,社團的創立是在隔天,後面在詳述。
因為當時學校服務性社團只有慈青社,可是對於營隊也沒有充足經驗,所以最早的營隊模式是仿造技術學院學佛營,一群人先到學佛營觀摩活動帶領、參與他們對社員的訓練課程,學習開會的模式,再經過一些準備之後,才開始第一次的快樂健康營。因為是醫學院,所以活動內容主要是衛教方面,特有的體適能評估被展開,所以在活動檔案中應該不難發現,小朋友在跑操場、算BMI、做仰臥起坐的照片,這些都是跟體適能相關的測驗。而歡迎晚會、營火晚會則是所有的營隊幾乎都會有的內容,廟會是慈濟獨有的特色,當時也有許多師姑師伯來幫助我們舉辦,廟會的舞台是自己搭建的,所以同學們必須學會搭建廟會舞台,還要會搭營火以及精神堡壘,而廟會的模式與大家今天看到的廟會差不多。另外當時的大地遊戲是到太魯閣布洛灣舉辦,主要是玩大地遊戲,並做一些環境介紹,接觸大自然,因為當時大家認為,花蓮最大的特色就是好山好水,所以小朋友們辛辛苦苦的來到這裡,應該讓他們去接觸一下。
寒假主要的對象是國小4-6年級的小朋友,暑假則有國小梯和國中梯,當時的國中梯是採野外求生模式,所以在活動檔案中可以發現,小朋友們必須自己煮菜、自己搭帳棚、睡在裡面,這也是當時的特色。就這樣辦了營隊之後,大家覺得應該要創設一個社團,把營隊變成常設性的活動,於是快樂健康社就成立了。而民國86年以前的活動模式就都如上所述。
民國86年上學期快樂健康社社長是黃聖堯,也是我進入慈濟醫學院的第一年,那個時候社團的活動主要就是與學佛營合作,帶社員去參加他們的訓練。寒假的模式就如上面說的。而86年下學期就換了利振華當社長,學期中活動就是教導些團康技能、手語等等,幾乎都是為了營隊作準備的課程,至於那個時候社團的方向,可以問問小利,他還在學校,應該很方便。而87年的暑假因為腸病毒所以停辦。所以
87年九月就是我開始當社長,上學期的方向也是模仿以前,專門上些基本技能的課程,而當時對健康的詮釋,我們多增加了食物的相關攝取,以及卡路里的計算。寒假是到台中出隊,這是快健第一次到外面出隊,也是影響重大的一次。以往我們排課程的方式,都是兩個小時一堂,所以早上、下午可能各一堂大課,晚上一個晚會就結束一天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安排事實上會有點空洞。因此,在一連串的協調下,我們轉換心態,學習當配合者,採用台中當地的師姑師伯的課表,是一堂課約一小時左右,比較趨近現在的課表,我們就跟在旁邊當助手,並把這些相關的知識以及創意方法學習起來,當時引進的有,環保、資員回收、愛惜物命、知福、惜福、再造福等觀念。而在當時,我們也發現當時的快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觀念,對慈濟也沒有很正確的認識,社團的性質比較類似康輔社,這距離我們當初創立的目的,是有點差距。因此寒假過後,整個的方向就轉換到與各社團合作,加強社員溝通能力、加強對慈濟的認識,並從中選取重要觀念,我覺得這是快健真正開始走向服務性團體的開始。那個寒假,發生了很多事,很多淚水,很多衝突,但卻因此在快健史上立下最重要的里程碑。感恩台中的爸爸媽媽,沒有這段經歷,或許現在快健就不會是這樣了。
民國88年,也就是87年的下學期,重新檢視快健現有的,發現當時的快健,沒有組織章程,只有營隊的編制,也就是說,當時的快健社,看起來就像是為了寒暑假營隊存在的,對於一個社團基本骨架而言,這是不足的,於是我們開始研擬組織章程,組織編制、任務分工、財務管理、以及器材管理,並推出講師制度、以及幹部實習制度,雖然一連串的更新把大家搞的暈頭轉向,但是也在未來的運作上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個社團運作最需要的就是錢,很感恩的是,在申請青輔會的服務計畫,我們順利拿到五萬元,這也為整個更動提供最堅強的後盾。
當時學期活動安排主要有,平常的團康訓練、帶動唱或者企畫實務的訓練,另外由台中的經驗,我們體會到社員整體實力並不高,就推出兩梯兩天一夜的幹訓營,以往是到學佛營去參與,這次我們開始自己辦,第一次學習當講師、第一次邀請外地的講師、晚上還得守夜,籌備隔天的課程,很多的第一次,相對就很多的不足,不過我們知道,沒有開始就不會有延續。接著我們也開辦國小營,在上一屆有到明廉國小出過隊的經驗,而轉換思考,因為考量到我們的實力並不充足,也為了提早為暑假營隊做預習,因此,我們自己製作企畫書,招生表,到北昌國小去找訓導主任,推銷我們的活動,請他幫我們宣導,當時幾乎都是各地的服務隊直接到校園服務的,很少有像我們這樣,請家長載到大學來的,也加上是第一次,名聲還沒打出去,只來了36個人,雖然活動前一天遇到颱風,緊急給家長活動照辦的通知,當天報到率100%,很令人高興,過程中給了我們很多考驗,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所以我們這一屆格外珍惜小朋友,因為是他們讓我們成長,教會我們很多看事情的角度,家長與小朋友的參與讓我們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因為他們就好像隱約在跟我們說,你們走的路是對的,加油!
每個社團都會有其代表,有的甚至每屆都有社服,因此我們當時就想做一件屬於快健的社服,於是在一連串的甄選投票下,選出了橘色V字領的快健之星這套上衣,當時在製作過程,就是很單純的想說,有屬於自己的服裝很好,卻沒考慮到過程中應有的細心,我們選出圖案與衣服顏色,只有送到指導老師那邊評定,卻沒有通知到師父那邊,所以人手一件了,師父才得知,其實這樣是不正確的,這也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很多事情做不困難,但是如何照顧到每個人的心,讓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尊重很重要。
而在與其他社團合作部分,在暑假國中露營梯,我們邀請登山社教導輔助小朋友搭建帳棚,也邀請手藝社社長教導簡單的手工藝品。而在暑假營隊中,我們也發現原來快健的常駐爸爸媽媽每個都身懷絕技,於是這也開啟後來學期中會請他們來當講師的模式。這是在溝通部分,我們的成長。我擔任社長的部分介紹到這裡,以下是我自己對於各屆的看法,以及其對快健的影響。可以參考。
88上學期,社長是李佩穎,下學期是陳穎慧,當時社團人數已經多很多了,所以著重在培訓部分就很多。當時發生的大事件是,拿到聯合報的服務社團輔助計畫。另一個大事件就是921大地震,這也是加速快健服務化很大的催化劑。當時全國都全力在救災,當災情控制穩定後,開始陸陸續續有團體進行災後心理輔導的工作。而由慈濟基金會主辦,把技術學院學佛營、醫學院洄瀾種子、春暉社、慈青社、快健社統合,聯合出隊到台中。這是很盛大的,我覺得這也開啟了服務性社團交流的機會,把把視野拓展開來。因為是聯合報名,所以這也是開啟技術學院的同學參加快健的契機,由此之後,我們也會在技術學院招收輔導員。這屆對於快健的影響,就是無論是在校內、在慈濟、甚至在其他大專院校,他們把快健的名聲打出去了,充分擴展了快健的舞台,以及大家對於快樂健康社的認識。
為921辦的聯合出隊,當時稱為安心計畫,事實上,包括我們這些出隊的人,也不太曉得我們要扮演的角色為何?以及可以做些什麼?當時在美蘭媽的協助下,我們到了當地大愛村去探勘,一進大愛村,就看到看板,上面貼了很多心理輔導團體來協助當地的人,可是去到當地,固然身穿慈濟服,受到很大的歡迎,但是當我在看看板的時候,有部分的居民臉色很不好看,我心下覺得很訝異,就去私底下去詢問,才知道原來他們很感謝來自社會的關心,但是他們更希望可以被當成正常人看待,他們跟我說:「我們也只是一群在天災下有財產損失的人而已,我們並沒有病,不要把我們當成要輔導的對象。」這段談話讓我感觸很深刻,回去與社員分享後,我們快健擬定的方案就是傳播快樂,宣傳衛教,給當地的小孩另一種不同的玩樂觀念,不一定要去買玩具,還是可以開心的玩樂。這也開啟了快健對於服務的新體認,當時我們都隱隱約約覺得我們必須要轉型,不過因為許多事情的發生,所以真正的雛形延了將近一年才開始運作。當年應該算是學校服務性社團全盛時期。
快健另一次的轉型是在民國89年,郭楊卿當社長的時候,也因為當時的指導老師是學心理的,搭配之下,開始有了類似心理成長營的規劃,走的方向比較趨向於內在潛力的開發,以及如何與人相處等技能教導。而在活動的趨向是醫療衛教與生態教學,這跟當時社員都是生科、護理、公衛應該也有關吧!而寒假也到高雄出隊,這是另一個突破,仰賴高雄許多常駐媽媽的全程幫忙,所以當時到高雄與師姑師伯的合作狀況也十分良好,這對於快健對外合作是個很好的開始,從中我得到的啟示就是,凡是團體要出隊之前,最好還是要跟當地有一定的默契,這樣才能達到出隊的默契,減少許多因為溝通所產生的衝突。而也因為之前有安心計畫的關係,所以在楊卿這一屆,服務性社團間的關係都很友好,彼此支援成長,另外楊卿這一屆也是很重要的一屆,因為他們以極為稀少的社員人數維持了快健的延續,以打破了一般到了大三就退出社團,努力唸書的迷思,打造了到學長姐與學弟妹一同努力的舞台,把整個社團內部做了深刻的整合,這是我覺得這一屆最棒的地方。
90屆的社長是周碧毓,這一屆因為我已經去當兵了,所以沒辦法講太多,不過我個人覺得他們對於社團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們確立了學長姐的角色與態度,以往回來關懷的學長姐就是習慣在流程會時,坐在後面聽,結束後給予建議,這個有好有壞,好的是確實可以傳達一些驚豔,和盡到一些提醒作用,不好的是因為沒有真正參與,所以在營隊忙亂的時刻,會容易引起帶隊學弟妹的心理反彈,在之前也曾經發生過雙方類似的衝突,而碧毓這一屆,為學長姐們的定位找到了方向。他們採用的方式是多做少說,常常會發現他們總是出現在器材室做器材,出現在活動組幫忙吵氣氛,流程會通常都是給鼓勵的話,也通常是統一發言人,不會像以往一樣耽誤很多時間。真正做到關懷、共進退的角色,這對於社團新舊之間的整合是很重大影響。在這一屆,他們為服務做了不同的解釋,就是由心出發,默默關懷,當個幕後的英雄又何妨。
91屆社長是梁馨月,這屆或許因為成員是人發與醫資居多,所以活動方向就轉變成以多元文化為主,衛教為輔,開始會發現類似世界100人村等等人文關懷的課程出現。這屆我覺得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們把快健與慈濟的慈善部分做更緊密的結合,他們為國外某某國家小朋友募款,在校園發起一連串的活動,這在以前幾乎都是要學校或基金會推動才會做的,在這屆,真正落實到社團上,我覺得這是一個學校社團成長的開始,因為唯有落實到社團本身有意願,那驅動的力量才會龐大,尤其是把國際賑災與廟會的結合,最後還可以當場募款,這樣的方式也是這屆開啟的特色。這屆,他們對服務做進一步的闡述,就是開闊視野,關懷全球化,為喚醒彼此的善心而努力。
92屆的社長是陳逸嚥,這屆活動內容就已經完全是以多元文化為主了,是個強調創意的年代,非常有七年級生的特色。這屆最大的影響就是,他們開啟了長期關懷,開始到兒童病房或育幼院去服務,其實可以發現當時學校或技術學院很多服務性社團已經都轉型到做社區關懷了,快健算是一直沒有改變的,這屆是開啟社區關懷的開始,先由關懷鄰近的兒童病房,並以育幼院為另一主題,這樣的模式,無疑為服務的範圍又開了新的視野,這是這一屆最大的貢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