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不得不辦離校手續了,這樣以後就不能去圖書館借書來看了。成大的校友很可憐,要借書還要先拿

    終於不得不辦離校手續了,這樣以後就不能去圖書館借書來看了。成大的校友很可憐,要借書還要先拿出5000元,一時還真讓人不敢去辦這張借書證。手裡拿著一堆未看完的書,心裡有點可惜,但是再走向圖書館還書的途中,一直在想,怎麼自己最近唸書的效率會這麼低,還這麼多書沒看,真的是很奇怪。仔細思考下,才醒悟每天都在趕工、適應工作,回家根本就不想把書拿起來,才會造成書籍大量累積的狀況,或許是該調整狀態的時候到了吧!

    這時也想起那看這麼多書,到底對於自己智慧的累積有沒有幫助呢?剛好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道理,節錄部分提醒自己,到底讀書的功用與目的為何?

    書看的愈多,對於智慧累積的幫助就會愈大嗎?事實上,如果只是隨意瀏覽過書本裡的文字,卻不加思索文字內容所包含的觀念、想法,即便是「看」了一屋子的書籍,也只是虛張聲勢,根本不及用「心」去體悟一本書的收穫來得大。讀書的價值在於能不能創造出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只會抄襲或者背些名言,卻不會實做,那是沒有用的。因為知識真正的價值,並不在於知識本身,而是在於能不能體悟出其中道理,同時引領你去創造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從知識中去創造價值,這樣才有意義。

但是很不幸地,大多數的人都習慣於「看」知識、死記知識,卻不知道要活用知識故而喪失了其價值,就像小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將「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但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創作出詩來呢?所以,知識如不能通過腦袋思考,融會貫通後變成自己的東西,那只是浪費時間在記憶而已。唯有透過思考,知識才能變成真正有用的東西,如果只有記憶的話,好比是將食物囫圇吞棗般,不但吸收不到食物的營養,反而造成身體負擔,知識也是一樣的;那麼,該如何將知識轉換為有用的智慧呢?提出以下建議供諸位參考:


一、集中精神學習
    精神必須專注才能幫助思考,像有些人即使待在很吵雜的環境下也能專心看書,但也有人即便四周啞然無聲,亦不能集中注意力於書本,因為「聲靜」不如「心靜」,只有心沉靜下來、心無旁鶩,才能將學習效率提高,幫助思緒運轉。

二、學會發問問題 
    學習問問題,透過問題的提出幫助自己思考,藉由答案的產生提昇自我成長。有很多人不懂得發問,多半就是對事情不理解而無從問起,或者是沒有動腦筋去思考哪裡有問題、問題在哪裡,當然也就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在哪裡,而一無所獲。

三、化思慮為行動  
    有句話說「說得比作得容易」,但是「想得又比說得還快」,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將想法放在腦筋裡轉,倒不如試著用文字或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印象更為深刻,理解也能更加透徹,例如:將想法寫出來,或是經由教導別人,藉由別人的提問來瞭解自己到底完全懂了沒有。

四、多面性的思考 
    很多人事情只看單一面,這是相當膚淺的,例如,媒體原本應該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不過有很多媒體往往為了收視考量,於是從單一面作報導,並過度渲染、捕風捉影,反而讓事情的真相被模糊、失焦了,如果我們不能學會從多面性來觀察、思考,很容易被誤導而成為一種盲從。

    上面這幾段,就是節錄出來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思考、吸收、應用。是要把書讀活,不是要讀死;因此,倘若只是看了書,背了一堆卻不好好整理歸納,並想辦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上,那讀了書還是等於沒有念一樣。不要當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誤人還誤國,這樣就真的不好了。看看現在媒體多少資訊橫流,單是國務機票案,每天都有不同的消息,多少人花多少精神在思考這些事情,眾多的消息使的更多人不想去判斷,單純的接受,更有許多學者參與在其中,使的社會動亂變的愈來愈有理,這難道是智慧的表現嗎?所以平常看到覺得很奇怪的,上網查一下資訊,或者找些書籍來看,再經過自己腦袋的思考,相信會有更明白的答案。智慧並不等於學歷或讀了多少書,而是在於有沒有辦法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快樂更好,我想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實踐分享家 的頭像
    夢想實踐分享家

    Mr. WAN--夢想實踐分享家

    夢想實踐分享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