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要吃飽還是吃好,很多時候要依情況判定,也要明瞭在這背後真正的意涵,體貼感恩不是口號,而應是仔細的觀察,真誠的體貼才有意義,感恩今年寒假發生的事,讓我有更深的體會。
在營隊中用餐有項規定,為維持餐廳的良好秩序,不要常常有人起來走動,影響他人用餐,因此都會要求學員如果需要補飯菜就請舉手,由生活組的同學或師姑協助,一般來說此項規定最常被用到的就是補飯,因為飯鍋一般沒辦法裝太多飯,所以都會有補飯,但菜就未必,倘若當天菜量較少,就是以桌上惜福為佳。這本來是營隊中的共識,某日用餐到快結束,當日菜色還不錯,有些挺好吃的菜,因晚餐一結束就要開流程會,我就請生活組夥伴幫大家補過一輪飯後就趕緊用餐,就在生活組夥伴剛坐下用餐,有一桌夥伴不斷舉手,生活組同學趕緊又要衝起來,我就請生活組夥伴坐下,自己去問這桌夥伴需要什麼,夥伴說需要補一道指定的菜,我看了一下後面發現那道菜沒有多餘的,我就跟夥伴說:『現在沒有那道菜了,可以補別的,如果沒吃飽,那幫你們補飯,有其他菜可以吃。』這桌都是屬於較為資深的夥伴,我講完後,其他資深夥伴就搭腔說:『就是想要吃這道菜嘛,我們在幫忙惜福』,我就說:『現在後面就沒了,而且生活組夥伴還有香積組師姑也還沒吃,總要留點給人家吃吧,惜福就先把其他菜吃完』,但夥伴還是堅持要,隔壁桌的師姑聽到就趕快把自己的碗蓋起來,眼尖的我看到他們明明自己都沒吃到什麼,就直接不吃了,馬上把桌上剩下的那道菜通通拿過來給這桌的夥伴吃,當下看到這景象,我深深的看了這幾位資深的夥伴一眼,我就離開了。
回到營本部後,師姑也跟上來,可能他們怕我罵人,特意在我面前說今天的菜怎麼特別少等等,然後過沒多久,我就看他們跑去跟今晚煮飯的師姑說,今天的菜太少,孩子吃不飽,請他明天多加點菜量。然後當天晚上在某處,我又聽到有兩位新進夥伴在聊天,聊到用餐時資深的夥伴一直舉手要菜吃的事情。整個晚上這樣聽完,我的心情很沈重,也很心痛,坐在營本部,我看著這群資深的夥伴,心裡一直在想,到底要不要跟他們講,不敢講的原因是我怕自己控制不住罵人,另一個原因是我給自己的原則是只要升上大四後,即使是社友,我都當做朋友,不想再用上對下的方式,可是後來又陸續發生了資深夥伴帶頭一直違反營隊規定,發生的事情列舉如下:
一、流程會喊到資深夥伴為配合人員時,不回應,並當眾質疑為何是自己?
二、把泡好的泡麵直接拿到營本部吃,並坐在地板上吃。
三、營本部旁的點心區沒有自己喜歡吃的泡麵,就直接光明正大從寮房茶水間拿泡麵到營本部泡。
種種的現象看到後都讓我震驚,再結合去年出隊後,由於一些生活習慣的問題,陸續傳回對營隊不利的批評,所以我終於忍不住去找大家談了。
談完後我也不曉得到底這群資深的夥伴了解多少,但這卻給我很大的警惕與挫折,有的時候因為年歲變大,因為覺得自己熟悉了,就容易放縱自己,往往卻不曉得自己已經造成很大的錯誤,因此我還是覺得應該好好將這件事敘述一下。在這件事情上,重點不是這道菜要不要給,而是那份體貼的心,不體貼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晚餐後馬上要開流程會,這是已知的事情,但還是一昧要求生活組夥伴幫忙自己補菜,卻沒留意他人也有其他需求,當然或許也是因為資深夥伴自己不用開會,所以不會有緊張感,這就是忘卻將心比心的同理心。
二、惜福是把桌上的菜吃完,不要造成煮飯的師姑煩惱要如何處理剩菜,曾經有一次我看到同桌一位很資深的慈濟人,平常他都吃很少,尤其是晚上吃更少,但那天晚上吃特別多,我就笑說:『今天胃口很好喔』,師姑說:『不是胃口特別好,是如果我們今天不吃完,今晚的煮飯師姑就必須將所有的剩菜都包回家,這會給他們很多困擾,因為包回去,他家人也未必要吃,還是這位師姑要吃,你不曉得媽媽常常都是吃廚房剩菜嗎?』,聽完後我深深佩服這位資深慈濟師姑的體貼,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晚餐不敢煮太多,因為沒辦法包,況且再過一天靜思堂即將有大活動,會有更多食物,導致煮飯的師姑都不敢煮過量,但飯絕對還是都是足夠量,那天其實煮飯師姑自己什麼飯菜都沒有留,他們想說等有剩再說,可是卻因為夥伴想多吃某道菜,造成其他人都認為那晚的飯菜準備太少,導致有人去跟他們反應,但事實上真的一點剩菜都沒有嗎?那也未必。其實大家都是來當志工,學生是志工,這群煮飯的師姑也是志工,大家都是為了一份讓社會更好的心而來,沒有高低上下之分,有人來幫我們服務,我們應該感恩,否則現在煮飯的就是我們自己,哪有舉手就有飯吃的好事,可能因為習慣了,就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而導致這樣的狀況發生,這是缺少了『彼此尊重的體貼』。
三、本來吃飯就是為滿足基本需求,有吃飽就好,不是喜歡吃的就猛吃,如果是連飯都不夠,當然營隊就會想辦法準備其他食物來給大家吃,重點還是先讓服務的對象吃飽。還記得我大學時,有一次參加營隊,我邀請資深的媽媽去坐,媽媽每次都說等等,我就特地等待他到底想做什麼,有次剛好人數增加,都坐滿了,媽媽就自己走到廚房拿了一碗飯,加上一杓湯,就這樣吃飽離開,我問他:『你應該進去吃呀?』媽媽說:『你們都要帶小孩子,又在發育,你們才是需要吃飽的人,媽媽本來就應該讓給孩子先吃』,從此以後我也學會先觀察狀況,媽媽讓給孩子先吃、老師讓給學生先吃、資深讓給資淺先吃,在這次營隊中也是發生類似情形,來協助演繹的師姑師伯,本來演繹後就打算吃飯離開,其他爸爸媽媽就說等孩子跟大家一起吃,結果當天因為太多人需要用餐,飯菜量明顯不足,於是這群演繹的師姑師伯就自己走到樓下去找東西吃,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都覺得我們很失禮,也很感佩這群付出無所求的志工,這才是我覺得真正在快健要落實的志工精神。
總和以上,或許很多資深的夥伴,有的出了社會、有的到了別的地方去歷練,有很多的經驗,慢慢培育出自己的價值觀,所以一向對於每個人的價值觀,我都不會給予太多評語,因為這是每個人生存的模式,很難評估。但到了營隊,有許多既定的規範要遵守,不管你現在認不認同,但這就是目前維繫營隊的模式,而一向快健就是不斷跟學弟妹灌輸學長姊的優秀,請大家要跟學長姊學習,這是『典範教育』的一環,而我認為無論身處在任何行業,擔任任何角色,『尊重與體貼』應該是走到哪都需要的,不要求學長姊每個都要成為超優秀,但也希望當回到營隊時可以做標準人,並且在營隊中趁機沈澱自己,學習並體會真正的『感恩、尊重、愛』意涵,行有餘力時,再將這份精神意涵傳承下去,這才是回來最重要的價值所在。當然我可以理解很久沒回營隊,剛回來很多事情會忘記,容易用自己的習性去做事,其實這是一種訓練呀,想想為什麼慈濟人每年都要固定會精舍參加精進營,因為這是讓自己重新歸零,重新省思的時候,每年回到快健營,我也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情,不斷重新洗煉自己的心,真的也很期待當大家願意回到這個曾經共同打造的家時,也能抱著回來這裡學習的心,也能成為學弟妹最好的榜樣。
- Feb 04 Tue 2014 21:58
重點不是菜,而是體貼的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