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thaniel Lachenmeyer/著

譯者:賴慈芸

出版: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01 日 

 

    在回家的火車上,隨手拿本書,想幫助睡眠養神,誰知一翻開就停不下來了,這本書就是「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

    這是一個真人真事所記載而成的書。內容是在敘述一個精神分裂遊民查爾斯的死亡,其身份竟是有名的社會學博士,是個頂頂有名的高知識份子,警察通知遊民的兒子(就是作者)來認領其遺物。因為要在葬禮上致詞,作者翻閱了父親留下的信以及遺物,他開始發覺原來父親的死或許不單純。在父親的信中提到,「無論環境多麼險惡,永遠沒有理由放棄」。這段話激起了一段追尋父親足跡的行動。在追尋的過程,作者也逐一回顧了自己童年的生活,並藉由父親的遺作、書信、以及與接觸過的人談話,來了解父親在這中間的轉折。最後他竟驚訝的發現,原來父親是這麼勇敢、堅持的在對抗精神分裂的疾病。

    這本書很難去摘要他講的內容,可是每一個環節都很動人,書中把精神分裂的症狀描述的很清楚,也把整個對於精神疾病的照顧系統缺點披露無遺。而社會上的人對於罹患精神分裂疾病的患者,更是充滿著不了解與不諒解。總是認為這是他們不自愛,沒辦法控制自己而導致。鮮少給予真正的支持與關心。作者在這一點深刻的表露他的遺憾,因為他自己身為人子,他都沒辦法接受精神分裂的爸爸了,更何況是外人呢?這應該也是作者想把父親的經歷公諸於世的原因,因為可以給更多罹病患者家屬多一點警惕,也多一些對疾病的認識。在追溯的過程,作者不只一次後悔並自責,當初的自己為什麼沒有在父親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反而用惡意的想法還臆度他,甚至躲避他。而這樣的遺憾卻是再也無法挽回了,這是終生的愧疚,每每看到這幾段,都會在我心裡也敲醒警鐘,要珍惜現有的機會與時間,不要最後才在後悔就來不及了。

    很喜歡書末寫的一段話。放棄的理由,永遠都比堅持下去的理由還要多,但那就是生命的奇蹟;面對失望、災難、悲劇,以及死亡的陰影,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堅持下去。就像查爾斯的人生末端,說實在並不光彩,一個遊民,有著暴力傾向、骯髒不梳洗、甚至有犯罪行為,要將這樣的父親寫成書本並呈現在大眾面前,對於作者而言也是一種壓力。可是現在作者以他父親為榮,在他追尋的過程,他發現父親隨時想挽回與他的父子關係,也努力的想重回社會正常的行列。雖然這個社會給予查爾斯的體諒與了解一直打擊著他,他還是努力在尋求生存,他從未放棄,即使在社會福利金被斷、銀行不接受他的退休金匯入,他的身上沒有半毛錢,他還是持續想辦法去乞討錢,去應徵工作,幫助作業交不出來的學生,甚至以遊民的姿態,在法庭上反擊法官與律師,他始終維持著他自己的尊嚴。裡頭有一段話說的好,「在人生中,我們都會面臨考驗的時刻,試煉一己的信仰與性格。定義我們的,就是這種試煉的時刻,而非之前的行徑或此後的作為。大多數的我們是以擁有的東西和他人的看法,來判定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沒有那樣的勇氣,能在失去所有的財產、權利、親人和朋友之後,還能站的筆直,宣告自己仍是以前的自己。」

    書中解釋他們父子在曼哈頓遇到遊民時,查爾斯對兒子說,有的時候我們會在曼哈頓迷路,有時候有些人也會在他們的腦袋裡迷路,走不出來。這說的是精神分裂或有妄想症的人,可是又何嘗不是在說現代的很多人呢?大部分的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習慣或潛意識忽略許多事,而讓自己過的更不快樂,這不是跟在腦袋裡迷路的狀況很像嗎?在台南的街上,我也常常在停紅綠燈時,聽到旁邊的騎士,大聲的叫囂,彷彿前面有人跟他對話一樣,這是精神分裂嗎?聽說當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也有許多國民黨員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好像是過度的執念所造成的,或許潛在的精神分裂病患可能也不少喔!

平常聽到有人罹患癌症、四肢不全,大家都會掬一把同情的淚,可是平常卻會笑罵別人是神經病了,腦袋壞了,遇到真正的精神分裂患者,卻不能體認對方也是生病,而是多方的打壓,疏遠,這是很奇怪的。在看過這本書之後,我也慢慢在思考是否自己也是這麼看待精神病患的,在醫學院學了四年的自己,到底對這個的認知又有多少,對病患會多一點尊重嗎?還是更多的視而不見?值的好好省思。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真的建議大家應該去看一下,雖是個悲傷的故事,但是看完不會覺得世界是黑暗的,反而會激起一份生命的動力與活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實踐分享家 的頭像
    夢想實踐分享家

    Mr. WAN--夢想實踐分享家

    夢想實踐分享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