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的表達或許有很多種,但即使再不好的語氣也不能掩飾那背後深深的關懷。只是難道沒有其他的表達方式嗎?
扛著重重的行李,頂著大太陽,氣喘噓噓上了火車。在座位的前方,有一中年婦人與一位少女在談天,腦袋不禁然浮起之前聽某位學弟說自己在火車上奇妙的經驗,聯想起這可能是婦人找少女閒聊吧!等我坐定位後,前面傳來兩者的爭執,讓我突然了解,原來這兩位是母女。爭執的內容是,女兒怕媽媽肚子餓,特地買了一個便當給媽媽吃,而媽媽卻一直說自己不想吃,只是口渴想喝水。於是母親開始敘說不想吃飯的理由,女兒邊看報紙邊堅持要母親吃便當,一開始我覺得這兩個人很無聊,幹嘛為這種小事情可以爭半天,不過一個便當而已。就在我開始準備聽隨身聽時,突然醒悟是不是便當只有一個,雙方都想給對方吃,所以才會有這番爭執,我偷偷看了一下兩個人的座位,發覺果然如我所猜測。其實雙方都在為對方著想,可能是不習慣好言好語,或者不想讓對方擔心,所以才會用這樣的方法來溝通,讓其他人看起來好像雙方都在吵架一樣,可是這其中包含的親情又豈是外人可以了解的。
這個經驗讓我想起之前去聽演講,講者問了在場的聽眾一個問題,他說如果你看到「婆牽驢,媳騎驢」,會有什麼想法?當時台下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婆婆想運動、有人說媳婦欺負婆婆、或媳婦腳受傷,婆婆體恤、更有人說猜拳猜輸,千奇百怪的答案都有。最後講者公布答案,答案就是「不知道」。這個答案讓我有點驚訝,好像是個有說跟沒說的答案,講者說:人習慣看到一個現象就用主觀來猜測、判斷,其實如果不了解前因後果,我們又不是當事人,又怎能亂做臆度呢!這很有道理,對照到火車上的事件,倘若我後來沒有突然去注意是不是只有一個便當,那是不是腦海裡就已經把這對母女下判斷了呢?又倘若換做這對母女的任何一人,如果不能體會對方隱藏在言語下的用心,那是不是就會對對方更反感,對於雙方的感情沒有幫助了呢?原本的善意反而變成雙方感情不好的導火線呢?
感謝這對母女,在我回家的前夕,不但提醒我留意與親人溝通的方式,也告訴我不要亂下判斷,尤其在自己長期在外,很少回家與親人相處,很多彼此間的生活習慣、講話方式可能都已忘卻或者不熟悉,如果心不能保持平靜,可能就會產生許多摩擦,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或許事情會變的更有轉圜,而未來才會更棒!
扛著重重的行李,頂著大太陽,氣喘噓噓上了火車。在座位的前方,有一中年婦人與一位少女在談天,腦袋不禁然浮起之前聽某位學弟說自己在火車上奇妙的經驗,聯想起這可能是婦人找少女閒聊吧!等我坐定位後,前面傳來兩者的爭執,讓我突然了解,原來這兩位是母女。爭執的內容是,女兒怕媽媽肚子餓,特地買了一個便當給媽媽吃,而媽媽卻一直說自己不想吃,只是口渴想喝水。於是母親開始敘說不想吃飯的理由,女兒邊看報紙邊堅持要母親吃便當,一開始我覺得這兩個人很無聊,幹嘛為這種小事情可以爭半天,不過一個便當而已。就在我開始準備聽隨身聽時,突然醒悟是不是便當只有一個,雙方都想給對方吃,所以才會有這番爭執,我偷偷看了一下兩個人的座位,發覺果然如我所猜測。其實雙方都在為對方著想,可能是不習慣好言好語,或者不想讓對方擔心,所以才會用這樣的方法來溝通,讓其他人看起來好像雙方都在吵架一樣,可是這其中包含的親情又豈是外人可以了解的。
這個經驗讓我想起之前去聽演講,講者問了在場的聽眾一個問題,他說如果你看到「婆牽驢,媳騎驢」,會有什麼想法?當時台下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婆婆想運動、有人說媳婦欺負婆婆、或媳婦腳受傷,婆婆體恤、更有人說猜拳猜輸,千奇百怪的答案都有。最後講者公布答案,答案就是「不知道」。這個答案讓我有點驚訝,好像是個有說跟沒說的答案,講者說:人習慣看到一個現象就用主觀來猜測、判斷,其實如果不了解前因後果,我們又不是當事人,又怎能亂做臆度呢!這很有道理,對照到火車上的事件,倘若我後來沒有突然去注意是不是只有一個便當,那是不是腦海裡就已經把這對母女下判斷了呢?又倘若換做這對母女的任何一人,如果不能體會對方隱藏在言語下的用心,那是不是就會對對方更反感,對於雙方的感情沒有幫助了呢?原本的善意反而變成雙方感情不好的導火線呢?
感謝這對母女,在我回家的前夕,不但提醒我留意與親人溝通的方式,也告訴我不要亂下判斷,尤其在自己長期在外,很少回家與親人相處,很多彼此間的生活習慣、講話方式可能都已忘卻或者不熟悉,如果心不能保持平靜,可能就會產生許多摩擦,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或許事情會變的更有轉圜,而未來才會更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