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很多人給不同的建議,也會碰到許多抱怨或不滿。甚至在了解錯誤想改變的過程還會因為不成熟的想法或行為導致許多質問與批評,這些都在考驗著當事人的耐力與情緒承受力,在剛開始都會受點挫折,其實只要了解處理的方法,是可以少走很多岐路的。


     營隊第二天有伙伴來問我,如果改變小朋友離營的方式會如何?因為好像前幾次的方式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有人提出建議,可以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我聽了新的方法後,覺得不是這麼周全,但是在那情況下沒辦法認真思考,就請伙伴在多做思考企畫。到了晚上流程會報時,我驚訝地發現果真更改了離營的方式,其實剛開始我心裡是蠻期待的,可以看到創新的方法,但隨著伙伴的解說,還有台下其他伙伴的反應,我心想:「糟了,其他人聽不懂。」我趕緊認真去分析這個方式會產生的問題,想說可以協助說明讓所有人更能夠了解,但愈想愈不對,因為新的方式是利用距離來維持離營場面的暢通,可是這段距離怎麼克服,總不能叫一個人從頭跑到尾,又或者派一群人來縮短這距離所造成的害處吧。另外就是即使這個方法可以了,但馬上明天就要上線,連裡面有經驗的都聽不懂要如何運作了,更何況新手佔大多數呢!而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我發現提出想法的伙伴根本沒辦法回答,畢竟這真的有執行上的困難。所以我直接否決了這個方案,希望伙伴再多思考後提出。但這時原本建議的人提出這個方法是可行的,說他們都是這麼做的,但是卻避重就輕閃過了我之前針對這方案提出最大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因為是會議上,我覺得沒有必要為這種可能會進入意氣之爭的討論浪費所有人的時間,所以直接終結了這個話題,將其擱置,會後再論。


    其實這樣直接擱置的做法是很不恰當的,因為這無形中傷害到這些參加會議人的權益。當然相對會引起一些不愉快,可是站在會議主導者的立場,在場關注這個議題的人其實只有少部分,而且這個議題對於整個團隊的大方向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其實只要需要配合的組別自己協調好就可以了。在整體資源的考量上,沒有必要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在這上面討論。但這次的事件也反應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伙伴在提出新方案前,準備並不夠,一個新方案的提出,遇到質問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想了解,想知道如何做,想學習並應用,在台上就是要能應付大家提出的疑問,不可能提出一個有創意卻無法執行的方案,這樣只是讓所有人更迷糊而已。


    當然我詢問下知道是因為前兩天的離營有出現一些問題與抱怨,所以才會想更改。知錯更改是很棒的事情,但在更改之前可以把出錯的狀況問的更清楚一點,比方說:有抱怨事件,那就要問清楚是哪些人抱怨,為什麼抱怨?到底是哪裡出錯才導致這個抱怨發生?又例如說:所有人都擠在門口導致場面混亂,那是不是動線設計有問題?還是放人的速度過快?這些都是可以一一分析得知的。當有人提出建議的時候很棒,但是一定要先搞懂問題,除非是真的找不出原因,就是這套方法真的很差,所以需要全部更改,換一套新的。否則我們應該是盡量周全原本的方案,因為每次因應不同的場地,我們就會重新設計一次路線以及流程,如果每次因為一些抱怨就要在換一個新的,等於所有人都不斷在接觸不熟悉的方法,這樣永遠都是第一次,又怎麼會有熟練的時刻呢?當然就不會有理想中的畫面出現。在既有的基礎上改善並周全,其實也是創造的一種。


    這次的事件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第一個就是:提出方案前,要多思考執行層面是否可行;第二個就是:新方案提出被詢問是正常的,要事先預想人家會有哪些問題,先準備好就可以在台前從容不迫;第三就是:面對抱怨或者突發狀況時,先坦然接受錯誤道歉,並深入了解原因,找出問題,再修改既有的流程與方式。相信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思考,很多衝突可以避免,很多美好的模式會被創造並留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實踐分享家 的頭像
    夢想實踐分享家

    Mr. WAN--夢想實踐分享家

    夢想實踐分享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