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研究所的論文題目跟癲癇有關,所以對於這方面的資訊就特別的感興趣。「失憶,換來幸福」
因為自己研究所的論文題目跟癲癇有關,所以對於這方面的資訊就特別的感興趣。「失憶,換來幸福」是一本描寫患有癲癇與失憶症的作家,重新找回寫作能力的過程,書的內容非常平淡,就是一些很簡單的生活瑣事記載,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也沒什麼特殊的文采,一直看到了最後才了解原來裡面述說的不是事情,而是一份永不屈服精神,與追求人生的勇氣。
「如爆炸般湧現的回憶是多麼美好的禮物。我想每一件事都有他的光明面,而喪失記憶的光明面就是,我的生活從此充滿懸疑」。這段句子是作者的序。也是我看完書後最大的體會,就好像是看了一篇篇不連貫的日記,這段話卻把整個精神都連貫起來了。琦兒 羅賓森,就是這位作者,一位癲癇患者,在癲癇發作的過程,他的記憶也逐漸的消逝,因為同時他也有失憶症。在失憶後,很多事情她都不記得了,她的老師評斷她可能沒辦法再寫作,但是琦兒決定挑戰這個不可能,再度找回其生命的最愛,寫作。
在本書中,我一直在深究到底琦兒背後除了她自己的堅持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嗎?我發現了另一位功臣,就是她的老公---史都華,這位男子對她的深情給予極大的力量。還記得當琦兒第一次失憶時,對著史都華問說,「你是誰?」。這對史都華而言肯定是個很大的打擊,自己喜歡的人卻把自己忘掉了,心中肯定不是滋味。但是史都華持續的寬容,想辦法喚醒琦兒的回憶,找回那份熟悉感。由琦兒書中所描述的許多事件,可以發覺史都華事實上心裡也不好受,但是她的感覺中,這位陌生的男子(因為她又把史都華忘了)所給予她的感覺是很棒的、溫和的、可信任的。再對照到書中曾經描述過他們兩個爭吵的過程,更深刻的感受到這份堅定的愛,誰說愛就一定要轟轟烈烈呢!像他們兩個這樣,這情感的堅定又豈是外人可以置評。
在我的記憶劇院這個章節,頭一段話是我很喜歡的。「如果一切都失去了,性格還記得他該是誰、該如何扮演這個人嗎?還是他會從新的經驗理找出新的模式、新的嗓音?注意聽。我告訴我自己,找到你需要的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建構一個新的堅固的當下。」這是一種很正面的想法,與其從失憶中去持續尋找,那不如建構一個新的當下。琦兒把家裡的照片、喜歡的音樂都布置起來,讓自己可以隨時去回憶。照這樣看起來,失憶似乎不是件壞事了,經過她的巧思,反而變成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情趣。琦兒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所謂的正向思考,就是不需要記住的時候,就別擔心自己記不住」。是的,記不住的、或不必要記得的,又何必讓自己去記呢?回想至現實生活,很多不好的事情,什麼人傷害了自己、什麼倒楣事、什麼不如意之事,好像常常縈繞在人的內心,因為我們總是記著這些不好的事情,結果反而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亂七八糟,何不也學習琦兒呢?去建構另一個堅固的新當下,讓自己過的更舒服呢?
琦兒的回憶過程,同時也是在追尋自我,她提出很多關於記憶本質的問題,還有增強記憶的方法,甚至在追尋的過程,她也發現原來以前的記憶對於自己是有些影響的、而情緒也會影響記憶的存在,或許對於琦兒而言,回憶是一種重塑生命的過程。而對於讀者而言,又何嘗不是重新審視自己至今生命歷程的好機會。舉個例子,琦兒遇見一位以前的朋友,這位朋友對以前的她認識很深刻,在談話中使琦兒可以勾勒出自己以前的樣子,重新去審視以往的自己是什麼樣子。這聽起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但是這也不是只會發生在失憶的人身上。隨著年紀的漸增,我們逐漸長大,個性、行事作風、長相或多或少都在改變,我們只知道一昧的往前衝,卻很少真正的停下來去思考以前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因為沒有停頓,無形中在過程中錯過了很多寶貴的資產,可能包括青春、友情、愛情、親情等等,其實偶而回憶一下是不是也是人生必要的部分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