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這麼一句話,「實驗永遠不會失敗」,剛開始看到時,有點驚訝,因為自己也是做過科學研究的,體悟到的是實驗失敗是件十分正常的事,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原來這句話是在說每一個實驗的結果都值得歡慶,因為無論是好或不好都是一種邁向成功的資料或者經驗。我想這樣好像很老生常談,其實讓我認同這句話的原因是,它問了一個問題:「完美的定義」。到底什麼是完美,這世界上有沒有完美,這也是一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以往心理學家總是說:過度完美主義會造成自己和別人的困擾,會讓自己不快樂,我也是很認同這一點的,但當看到書上的註解後,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完美是一種漸進式的過程,而不是一次就成型的。
舉個例子來說,最近舉辦了一個面試組長的活動,那由於是第一次辦,所以每個幹部幾乎都不太曉得要怎麼做,我是大概有想點想法,但這對我而言也是第一次,加上自己也沒什麼時間跟所有人做進一步的解釋,所以導致最後出來面試的內容被分為筆試和術科兩種。而那晚當我到了面試會場時,我看到這樣的測驗方式,又聽到幹部們打算考的術科內容,我心中有了一番掙扎,老實說我不認為幹部們設計的題目不好,是很棒,只是這樣的題目適合在很有經驗的應試者身上,而這次對象是一群不太有經驗的人,只是我們希望透過面試讓新手有機會提早體驗當組長,學習當一個領導者。因此,能考的就應該比較偏向是特質的部分,比方說與人相處的能力,遇到事情的處理邏輯,有沒有熱忱等等。所以當下評估了一下,我做了更動,請所有的幹部出來,重新說明面試題目的原則,並每個組別都舉例給他們知道。
當下有幹部跟我反應這個題目設計錯誤是因為「術科」這兩個字讓人誤解,當時我給的解釋是:有沒有定義錯誤都沒有關係,因為這也是第一次辦,大家都在摸索與學習,試著愈做愈好,把覺得不好的部分改進才是對的。想到這一段以及自己曾經說過的這一段話,我慢慢了解「完美」的定義,也很認同書中所講的「完美是衰頹的第一階段」,事情總會有不完美,因為時代潮流、人事物再改變,總會有需要改進的空間,只是要讓每一刻都變的比以前更好才是活著要做的事情。因此,當認為不好時,或者自己設計或做的事情被否定時,都一定會覺得不舒服(我自己也有這個毛病,容易為被人否定而不舒服),但如果改變可以讓自己有所轉變,那就是值得的。而現在學企畫書,每個教導的老師都跟我們說,一定要寫檢討,檢討不是為了責怪誰做的不好,而是為了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可是往往聽到的檢討都是在陳述問題,說哪個狀況錯了,卻很少聽到解決的方案,而即使聽到解決的方案,等到下一次檢討的內容還是類似,這是什麼緣故呢?這就是習性使然,如果檢討和追求完美的觀念沒辦法落實,那下次的錯就會持續的犯,這樣說或許有人會反對,難道要時時提醒自己是個犯錯的人嗎?其實不然,覺得自己有錯、做不好,甚至責怪自己,讓自己沈溺在自責的情緒中,遲滯不前,這就是一種頹廢,又怎麼是追求完美的表現呢?所以真正的追求完美就是「讓明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同」,每天有所改變,有所正成長,這樣就是追求完美。
再舉個書中的例子,或許會更容易了解。有一個人不滿意自己現在的工作薪資,便與兩個好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影印店,剛開始他們滿懷熱情創業,因為金錢短缺,所以只有幾台影印機,並且開在偏僻的購物中心,也沒錢打廣告,但周邊只有這麼一家影印店,所以規模極小的他們(只有影印的功能),六個月後收支已能平衡,並且慢慢賺錢。但此時出現一家新的影印店,他們有業務員出外招攬生意,拉走了一部份的客源,而後來又出現一家更強大的對手,不但有打字員、還有販賣辦公室文具並幫人裝訂等等。於是最後他們不得不宣布倒閉,而原本的三個好朋友,也因為這樣的事業失敗,到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慘敗收場。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剛開始創業時,事實上他們搶了先機,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站穩腳,但好的策略或方式一定會引來人家爭相模仿,如果沒有抱著持續改進的想法,總以為等到基礎穩固了再繼續往前進,但通常會以失敗收場,因為競爭者並不會等你。
此時當然會容易有另一個疑惑,可是從頭到尾,我都是照著原訂的目標在走呀?為什麼這樣不對,不是都告訴我們要設定目標,要持續往目標邁進?這也是一種迷思,現今的社會或者管理學都告訴人要懂得設定目標,要有夢想,這其實沒什麼錯,不過沒有哪一個創業或者做出新決策的人是沒有懷抱夢想和設定目標的,否則根本就不會有後續的作為。這中間有個思路陷阱,就是現實環境的變化,這個世界不會一直維持現狀,等待我們去達成目標。科技日新月異,競爭的型態也不斷再改變。比方說有人立志要唸書,總會習慣性模仿別人,只要在哪個時段唸書就可以達到效果,下定什麼時間要念多久的書。結果模仿早起唸書的後果是,上班或上課打瞌睡;想哪個時段唸書的後果是,常常可能因為活動或者工作就過了那個唸書的時間,最後就變的都沒念了,那沒念的結果就是弄得自己每天都焦慮,怕進度跟不上呀、或者怕東怕西的,甚至生出放棄的念頭。這都是沒有跟著改變而改變,遇到問題應該先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照表操課,應該是先找出自己唸書的方法,與適合唸書的狀態,讓自己透過某些方法就可以進入那個狀態,而不是用時間來掌空,我們常說時間管理,其實時間是沒辦法管理的,能管理的就是人,管理自己遠比管理時間重要了,因此當你把目標擺在哪個時間要念什麼或者要念到什麼進度時,基本上就已經錯誤了。因此可以呼應另一個結論「專注在目標和模仿上會帶來失敗」。
由上述幾個觀念的說明:「完美是衰頹的第一階段」、「專注在目標和模仿上會帶來失敗」,應該更容易了解標題「實驗永遠不會失敗」的意思了吧!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概念,或許有點像換各角度想,但這可更來的有深度,未來我也期許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這幾個概念,這樣或許可以活出更不同的精彩人生。
原來這句話是在說每一個實驗的結果都值得歡慶,因為無論是好或不好都是一種邁向成功的資料或者經驗。我想這樣好像很老生常談,其實讓我認同這句話的原因是,它問了一個問題:「完美的定義」。到底什麼是完美,這世界上有沒有完美,這也是一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以往心理學家總是說:過度完美主義會造成自己和別人的困擾,會讓自己不快樂,我也是很認同這一點的,但當看到書上的註解後,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完美是一種漸進式的過程,而不是一次就成型的。
舉個例子來說,最近舉辦了一個面試組長的活動,那由於是第一次辦,所以每個幹部幾乎都不太曉得要怎麼做,我是大概有想點想法,但這對我而言也是第一次,加上自己也沒什麼時間跟所有人做進一步的解釋,所以導致最後出來面試的內容被分為筆試和術科兩種。而那晚當我到了面試會場時,我看到這樣的測驗方式,又聽到幹部們打算考的術科內容,我心中有了一番掙扎,老實說我不認為幹部們設計的題目不好,是很棒,只是這樣的題目適合在很有經驗的應試者身上,而這次對象是一群不太有經驗的人,只是我們希望透過面試讓新手有機會提早體驗當組長,學習當一個領導者。因此,能考的就應該比較偏向是特質的部分,比方說與人相處的能力,遇到事情的處理邏輯,有沒有熱忱等等。所以當下評估了一下,我做了更動,請所有的幹部出來,重新說明面試題目的原則,並每個組別都舉例給他們知道。
當下有幹部跟我反應這個題目設計錯誤是因為「術科」這兩個字讓人誤解,當時我給的解釋是:有沒有定義錯誤都沒有關係,因為這也是第一次辦,大家都在摸索與學習,試著愈做愈好,把覺得不好的部分改進才是對的。想到這一段以及自己曾經說過的這一段話,我慢慢了解「完美」的定義,也很認同書中所講的「完美是衰頹的第一階段」,事情總會有不完美,因為時代潮流、人事物再改變,總會有需要改進的空間,只是要讓每一刻都變的比以前更好才是活著要做的事情。因此,當認為不好時,或者自己設計或做的事情被否定時,都一定會覺得不舒服(我自己也有這個毛病,容易為被人否定而不舒服),但如果改變可以讓自己有所轉變,那就是值得的。而現在學企畫書,每個教導的老師都跟我們說,一定要寫檢討,檢討不是為了責怪誰做的不好,而是為了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可是往往聽到的檢討都是在陳述問題,說哪個狀況錯了,卻很少聽到解決的方案,而即使聽到解決的方案,等到下一次檢討的內容還是類似,這是什麼緣故呢?這就是習性使然,如果檢討和追求完美的觀念沒辦法落實,那下次的錯就會持續的犯,這樣說或許有人會反對,難道要時時提醒自己是個犯錯的人嗎?其實不然,覺得自己有錯、做不好,甚至責怪自己,讓自己沈溺在自責的情緒中,遲滯不前,這就是一種頹廢,又怎麼是追求完美的表現呢?所以真正的追求完美就是「讓明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同」,每天有所改變,有所正成長,這樣就是追求完美。
再舉個書中的例子,或許會更容易了解。有一個人不滿意自己現在的工作薪資,便與兩個好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影印店,剛開始他們滿懷熱情創業,因為金錢短缺,所以只有幾台影印機,並且開在偏僻的購物中心,也沒錢打廣告,但周邊只有這麼一家影印店,所以規模極小的他們(只有影印的功能),六個月後收支已能平衡,並且慢慢賺錢。但此時出現一家新的影印店,他們有業務員出外招攬生意,拉走了一部份的客源,而後來又出現一家更強大的對手,不但有打字員、還有販賣辦公室文具並幫人裝訂等等。於是最後他們不得不宣布倒閉,而原本的三個好朋友,也因為這樣的事業失敗,到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慘敗收場。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剛開始創業時,事實上他們搶了先機,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站穩腳,但好的策略或方式一定會引來人家爭相模仿,如果沒有抱著持續改進的想法,總以為等到基礎穩固了再繼續往前進,但通常會以失敗收場,因為競爭者並不會等你。
此時當然會容易有另一個疑惑,可是從頭到尾,我都是照著原訂的目標在走呀?為什麼這樣不對,不是都告訴我們要設定目標,要持續往目標邁進?這也是一種迷思,現今的社會或者管理學都告訴人要懂得設定目標,要有夢想,這其實沒什麼錯,不過沒有哪一個創業或者做出新決策的人是沒有懷抱夢想和設定目標的,否則根本就不會有後續的作為。這中間有個思路陷阱,就是現實環境的變化,這個世界不會一直維持現狀,等待我們去達成目標。科技日新月異,競爭的型態也不斷再改變。比方說有人立志要唸書,總會習慣性模仿別人,只要在哪個時段唸書就可以達到效果,下定什麼時間要念多久的書。結果模仿早起唸書的後果是,上班或上課打瞌睡;想哪個時段唸書的後果是,常常可能因為活動或者工作就過了那個唸書的時間,最後就變的都沒念了,那沒念的結果就是弄得自己每天都焦慮,怕進度跟不上呀、或者怕東怕西的,甚至生出放棄的念頭。這都是沒有跟著改變而改變,遇到問題應該先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照表操課,應該是先找出自己唸書的方法,與適合唸書的狀態,讓自己透過某些方法就可以進入那個狀態,而不是用時間來掌空,我們常說時間管理,其實時間是沒辦法管理的,能管理的就是人,管理自己遠比管理時間重要了,因此當你把目標擺在哪個時間要念什麼或者要念到什麼進度時,基本上就已經錯誤了。因此可以呼應另一個結論「專注在目標和模仿上會帶來失敗」。
由上述幾個觀念的說明:「完美是衰頹的第一階段」、「專注在目標和模仿上會帶來失敗」,應該更容易了解標題「實驗永遠不會失敗」的意思了吧!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概念,或許有點像換各角度想,但這可更來的有深度,未來我也期許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這幾個概念,這樣或許可以活出更不同的精彩人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