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期初大會後,發現很多人慢慢有改變了,有在努力的想把事情做好,看大家這麼認真,所以昨天我就特地去看了志工訓練,發現整體而言是有進步,但對於何謂團體共識還是捉不到感覺,分工是分了,但是目標不一致,成果就有很多瑕疵,現在就來說明一下何謂團體共識,讓大家更明白一點。
團體共識是由團隊目標、成員認知、任務三者所組成,一個團體之所以形成一定有其目的,就像快健形成是為了傳遞快樂與健康的概念,這是基本目標,但為了達到目標,我們會開始設定許多任務,例如:辦理營隊、長期關懷,而每一個任務(活動)被設定後,就會伴隨著開始定義服務對象,比方說:寒暑假營隊,那服務對象就是國小小朋友,長期關懷就是服務機構的小孩子,那通常在服務小孩子時,大家的共識就比較會相同。不過只要換做是集訓或者社課之類的任務,共識就會開始出現分歧。
舉例來說,還記得昨天志工訓練報檢討時,有提到說往後場佈時,不要只讓課務組布置開營場地,而應該讓大家多幫忙,乍聽之下很平淡,沒有什麼問題,如果認真推測,為什麼會出這個問題呢?這表示剛開始分工時沒有很明確,而現場各組都習慣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就結束了,然後總協也沒有去巡視場地是不是都完成,那邊還需要調度人手等等。這就是團體共識不夠的地方,身為一個幹部、一個組長或總協,辦了多少場活動了,難道不曉得要去確認場地是否有在規定時間前完成嗎?或者當自己的事做完時,會不會主動去看看有沒有哪裡需要協助呢?這是一種習慣,一種團體共識的習慣,以前在營隊中我們都叫做「補位」,現在社團中缺乏的就是補位這個觀念的落實。
舉另一個例子,昨天到了將近中午就有人提出學弟妹似乎精神不是很好,這是一個好的訊息,代表有人去觀察到學弟妹的狀況,所以我就在等後續,但似乎沒有看到後續動作,這中間產生一個落差,就是到底大家認為學弟妹精神不好是誰的責任?是課務組?是隊輔?還是學弟妹自己的錯?不管是以上哪個答案都是錯誤,因為當團隊正在運作時,所有的問題都是團隊的問題,就像營隊輔導員第一條守則:「有小朋友的地方就有輔導員」,所以是不是當我們在路邊看到小朋友落單就會主動去詢問,或者看到小朋友似乎不舒服也會主動去詢問,相同的道理,換做集訓帶大學生時也是一樣,要主動去了解、解決問題,不過昨天一直聽到精神不佳,最後也不見有比較針對去解決,這就是分工最害怕出現的問題,陷入只要把工作完成就好,只求完成就會沒有品質,就不精緻,唯有加強補位、落實團體共識,才有辦法讓品質精緻化。
而團體共識缺乏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個主因就是知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如果了解原因了,那主動性就會出來,可以發現的是這屆的幹部習慣接受命令,學長姐、老師說做啥就做啥,也不會搞清楚為什麼要做,即使特地給時間問,也不會問,總想走一步算一步,這就是典型的不把自己當學長姐看,身為這屆的幹部,你們就是最主要的執行者,98學年度快健社團好壞都掌握在你們手上,當自己都不努力去搞懂為什麼要做時,腦袋只想著怎麼還有這麼多任務還沒做完,三月有好多個大活動,壓力很大,腦袋淨轉這些念頭,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看似很努力做了,但效果也有限。
舉個例子來說,從未開學就開始講要讓大一學弟妹提早入組,這是個重大政策改變,還為此召開幾次說明溝通共識,每次開會大家都沒啥問題,感覺像都懂了一樣,結果期初過了一星期多了,到了現在連入組意願表都還沒收齊,組別也還沒分,甚至也沒看到各組有排組內訓的課程內容或時間點了,已經三月中了,時間過得很快呀!當一個政策下來,不去了解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變革,不去了解其重要性與緊急性,只看到眼前要舉辦的活動,只想把眼前的解決,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每個活動都在匆忙與救火中度過,這跟時間管理原則是很相近的。這個現象也正典型再度說明這屆幹部還是把自己當成大一的,就是一個聽命行事的人,不曉得原來自己就是這屆快健的掌舵者,不曉得自己要為未來負責,只為了把活動撐過,要撐過很簡單呀,現在三月中,四月期中考,五月超級忙碌月,選社長後,很快的就卸任啦,未來也不再有你們發佈命令的時刻了,這也意味著你們的程度與發展也就到這了,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精華社團生活嗎?想要用這樣的結果作為終結嗎?
團隊共識除了把已知的做好,還要把未知的努力搞懂,並且把補位變成是自己的習慣,不要還是把自己當作是各機器人,只知道執行命令,或許現在很多的決策,做出來後還是需要請示學長姐或老師,但不管誰做最終決策,最少這決策過程是由自己構思出來的,而不再都是學長姐或師長幫你想的,倘若始終停留在聽命令的機器人階段,那或許做過許多活動後會學到一些技能,但始終學不會快健的精華,記得我們是一個以培養未來領導者,激發個人潛能的團體呀!不是要來培養機器人的,所以請大家也要好好思考到底自己是把自己當未來領導者看,還是終生立志當遙控的機器人,而這兩者差別的關鍵就是具不具備「團體共識」,請有志者要好好加油呀!
團體共識是由團隊目標、成員認知、任務三者所組成,一個團體之所以形成一定有其目的,就像快健形成是為了傳遞快樂與健康的概念,這是基本目標,但為了達到目標,我們會開始設定許多任務,例如:辦理營隊、長期關懷,而每一個任務(活動)被設定後,就會伴隨著開始定義服務對象,比方說:寒暑假營隊,那服務對象就是國小小朋友,長期關懷就是服務機構的小孩子,那通常在服務小孩子時,大家的共識就比較會相同。不過只要換做是集訓或者社課之類的任務,共識就會開始出現分歧。
舉例來說,還記得昨天志工訓練報檢討時,有提到說往後場佈時,不要只讓課務組布置開營場地,而應該讓大家多幫忙,乍聽之下很平淡,沒有什麼問題,如果認真推測,為什麼會出這個問題呢?這表示剛開始分工時沒有很明確,而現場各組都習慣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就結束了,然後總協也沒有去巡視場地是不是都完成,那邊還需要調度人手等等。這就是團體共識不夠的地方,身為一個幹部、一個組長或總協,辦了多少場活動了,難道不曉得要去確認場地是否有在規定時間前完成嗎?或者當自己的事做完時,會不會主動去看看有沒有哪裡需要協助呢?這是一種習慣,一種團體共識的習慣,以前在營隊中我們都叫做「補位」,現在社團中缺乏的就是補位這個觀念的落實。
舉另一個例子,昨天到了將近中午就有人提出學弟妹似乎精神不是很好,這是一個好的訊息,代表有人去觀察到學弟妹的狀況,所以我就在等後續,但似乎沒有看到後續動作,這中間產生一個落差,就是到底大家認為學弟妹精神不好是誰的責任?是課務組?是隊輔?還是學弟妹自己的錯?不管是以上哪個答案都是錯誤,因為當團隊正在運作時,所有的問題都是團隊的問題,就像營隊輔導員第一條守則:「有小朋友的地方就有輔導員」,所以是不是當我們在路邊看到小朋友落單就會主動去詢問,或者看到小朋友似乎不舒服也會主動去詢問,相同的道理,換做集訓帶大學生時也是一樣,要主動去了解、解決問題,不過昨天一直聽到精神不佳,最後也不見有比較針對去解決,這就是分工最害怕出現的問題,陷入只要把工作完成就好,只求完成就會沒有品質,就不精緻,唯有加強補位、落實團體共識,才有辦法讓品質精緻化。
而團體共識缺乏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個主因就是知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如果了解原因了,那主動性就會出來,可以發現的是這屆的幹部習慣接受命令,學長姐、老師說做啥就做啥,也不會搞清楚為什麼要做,即使特地給時間問,也不會問,總想走一步算一步,這就是典型的不把自己當學長姐看,身為這屆的幹部,你們就是最主要的執行者,98學年度快健社團好壞都掌握在你們手上,當自己都不努力去搞懂為什麼要做時,腦袋只想著怎麼還有這麼多任務還沒做完,三月有好多個大活動,壓力很大,腦袋淨轉這些念頭,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看似很努力做了,但效果也有限。
舉個例子來說,從未開學就開始講要讓大一學弟妹提早入組,這是個重大政策改變,還為此召開幾次說明溝通共識,每次開會大家都沒啥問題,感覺像都懂了一樣,結果期初過了一星期多了,到了現在連入組意願表都還沒收齊,組別也還沒分,甚至也沒看到各組有排組內訓的課程內容或時間點了,已經三月中了,時間過得很快呀!當一個政策下來,不去了解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變革,不去了解其重要性與緊急性,只看到眼前要舉辦的活動,只想把眼前的解決,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每個活動都在匆忙與救火中度過,這跟時間管理原則是很相近的。這個現象也正典型再度說明這屆幹部還是把自己當成大一的,就是一個聽命行事的人,不曉得原來自己就是這屆快健的掌舵者,不曉得自己要為未來負責,只為了把活動撐過,要撐過很簡單呀,現在三月中,四月期中考,五月超級忙碌月,選社長後,很快的就卸任啦,未來也不再有你們發佈命令的時刻了,這也意味著你們的程度與發展也就到這了,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精華社團生活嗎?想要用這樣的結果作為終結嗎?
團隊共識除了把已知的做好,還要把未知的努力搞懂,並且把補位變成是自己的習慣,不要還是把自己當作是各機器人,只知道執行命令,或許現在很多的決策,做出來後還是需要請示學長姐或老師,但不管誰做最終決策,最少這決策過程是由自己構思出來的,而不再都是學長姐或師長幫你想的,倘若始終停留在聽命令的機器人階段,那或許做過許多活動後會學到一些技能,但始終學不會快健的精華,記得我們是一個以培養未來領導者,激發個人潛能的團體呀!不是要來培養機器人的,所以請大家也要好好思考到底自己是把自己當未來領導者看,還是終生立志當遙控的機器人,而這兩者差別的關鍵就是具不具備「團體共識」,請有志者要好好加油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